读经:诗篇137篇(和修版)
137:1 我们在巴比伦河边,坐在那里,追想锡安,就哭了。
137:2 在一排柳树中,我们挂上我们的竖琴。
137:3 掳掠我们的在那里要我们唱歌;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为他们作乐:“给我们唱一首锡安的歌吧!”
137:4 我们怎能在外邦之土唱耶和华的歌呢?
137:5 耶路撒冷啊,我若忘记你,宁愿我的右手枯萎;
137:6 我若不记得你,不看你过于我最喜乐的,宁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!
137:7 耶路撒冷攻破的日子,以东人说:“拆毁!拆毁!直拆到根基!”耶和华啊,求你记得!
137:8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哪,用你待我们的恶行报复你的,那人有福了。
137:9 抓起你的婴孩摔在盘石上的,那人有福了。
信息
因为诗中的9节,诗篇137篇成为其中一篇最令信徒困扰的篇章。这首诗是以色列被掳到巴比伦后的作品,在哈巴谷书1:6,先知曾经描述巴比伦人是“残忍暴躁之民”,耶路撒冷被攻陷的时候,他们做尽恶行,耶利米哀歌5:11-12记述,他们“在锡安玷污妇人……吊起首领的手,也不尊敬老人的面。”。
诗篇137:1、3-4描述,诗人跟许多以色列人在被掳后,“在巴比伦河边,坐在那里,追想锡安,就哭了”,而且巴比伦人还常侮辱和讥讽以色列人,但是诗人“怎能在外邦之土”、在“残忍暴躁之民”中“唱耶和华的歌”呢?在耶利米书51:6,神曾经应许会为以色列向巴比伦报仇,祂不会对他们的恶行视而不见,结果巴比伦被波斯所灭。
诗篇137:7提及的以东是以扫的后裔,而以扫是雅各的兄长,以东和以色列是兄弟之邦,但是当犹大被巴比伦所灭时,以东人竟然幸灾乐祸,说:“拆毁!拆毁!直拆到根基!”把“婴孩摔在盘石上”是战争中的暴行,诗人在9节所表达的,是当巴比伦被灭时,以色列人也会像当日以东那样“幸灾乐祸”地“祝福”敌人的敌人,就是巴比伦的敌人。
我们必须明白,“诗”是文学作品,常以夸张的手法表达,例如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”,我们都知道水不是来自天的;所以在9节,诗人强烈地表达了感受,但并不代表这是神所认同的行为。
虽然明白这些文学、文化和历史的原因后,我们会对诗人那份澎湃情感多了一分理解,但在阅读9节的时候,不少人仍然会感到不安;不过根据世俗标准,“抓起敌人的婴孩摔在盘石上的”,或许是可以被接受,但是基督教导我们要爱仇敌(马太福音5:44),在十架上祂求父赦免伤害祂的人(路加福音23:34),并且“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”(罗马书5:8);因此,基督必须降生。
马太福音5:17告诉我们,基督降世,不是“要废掉律法和先知……乃是要成全”,祂让我们更明白旧约圣经中神的期望,律法背后更重要的原则。让我们学习从整部圣经的角度去理解每段经文,了解神真正的心意。
思考与实践
1. 读完今天的信息,我会怎样理解诗人的心境呢?
2. 上帝不会对恶行视而不见,面对不公义的事情,我能够体会神的心情吗?我可以怎样以行动回应不公义的事情呢?
3. 请思想马太福音5:44的经文:“要爱你们的仇敌,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。”神的公义和祂牺牲的爱,怎样在基督里体现呢?我可以怎样效法基督,从爱出发,在这不公义的世界中作光作盐呢?
金句:诗篇137:4(和修版)
“我们怎能在外邦之土唱耶和华的歌呢?”